朱健,男,198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现任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二部副部长。
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就是大家对朱健同志的一致评价。在长远锂科技术研究院从事产品研发工作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带领项目组研发的LE520、LY345、L5501、L5502等几款产品受到客户的高度肯定,为公司打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扎根一线、执着探索的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朱健深知研发和生产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车间里需要管控的因素太多,复杂程度是实验室内所无法比拟的。他始终坚持扎根一线,全程跟踪产品研发的每一个过程,让每一个参数都经过反复实践验证,只有这样“接地气”的研发,才能真真实现技术与生产的无缝链接。

2016年下半年,动力电池市场对高电压三元单晶材料的需求猛增,各大正极材料厂商都加大了对该类产品的研发投入和量产导入力度,期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长远锂科的LE520想要在技术获取绝对优势,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一致性,加快量产导入进度。当时,刚刚加入公司的朱健,带着公司领导对他的信任,带着强烈的事业心,,挑起了项目负责人的大量,担负起LE520产品研究开发及量产导入工作。为了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他带着项目组成员和生产人员一起,沿着工艺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细致排查和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产品一致性不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在于窑炉和粉碎机的技术性质各有差异。而要稳定实现一致性的突破式提升,就必须一台一台设备去调试。一方面面对着竞争对手的追赶步伐越来越近,一方面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等人的局面,,朱健横下一条心,没有退路,那就“死磕”!他把办公室搬到车间,和生产人员一起对每台设备的参数逐一进行调试,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国庆节放假期间,他也只是回家匆匆看望了一下家人,又赶回公司投入到紧张的调试工作中。朱健忘了节假日,忘了黑夜白天,协助产线进行调试,最长的一次连续一干就是4天。经过一番艰苦奋战,设备调试工作终于完成,经过测试,产品一致性良好,达到量产要求。公司推出的LE520迅速得到客户认可,需求量不断提升。目前,该产品累计销售超过5500吨。
二、主动沟通,服务客户的研发理念
技术研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贴近一线不仅是贴近生产车间,还要注重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这也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法宝。朱健在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视客户反馈的信息,经常主动与客户的技术研发人员联系,针对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客户反响一直不错。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通过与生产和品保交流,他认识到以前只是从技术角度去考虑产品,如果把易实现度和成本意识贯穿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会让产品开发目标更明确,事半功倍。一次,某家客户向公司提出产品需求,但对产品品质要求甚高,当时,从成本、实现难易程度考虑,并不是最佳的产品方案。朱健考虑到该客户是新进入三元动力电池领域,迫切想打开市场,他一边积极地与对方进行技术沟通,一边向客户提供替代的产品方案。经过几轮测试,替代的产品方案完全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成本大为降低,客户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三、勇挑重担、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
“对待工作要讲究,不能将就!”朱健经常跟项目组的同事说。践行工匠精神就是要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责任担当。

2017年11月,某型号的新产品在新产线试生产时发现可溶锂含量过高,生产人员多次调试,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朱健得知后,找来了窑炉的技术资料,从头到尾认真学习了一遍。经过分析,他判断问题出在了窑炉排风和供氧设置。经过多次模拟计算,他重新设置窑炉参数,果然,第二天产品的可溶锂指标恢复了正常。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从这次改善调试中,他发现窑炉用氧量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证实了他的设想,通过优化排风和通氧布置,可以降低氧气需求量,有效降低成本。随后,他又将这项技术改进与其他项目组分享,使得公司整体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还组织完成LY345、L5501、L5502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并配合其他部门完成该产品在车间的调试验证。产品通过多家动力电池客户测试,目前处于批量生产中。
此外,针对客户降低材料成本的迫切需求,朱健组织进行LY395、LY346产品的开发;针对高镍材料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高镍材料生产及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组织进行LY378产品的开发。目前,有两款产品处于中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向客户送样测试。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的产品开发真正做到了立足客户需求、着眼未来发展,基本实现了产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
匠心铸造品质,责任引领发展。朱健以他的执着、担当和热忱,赢得了一线职工的尊重和信任。这种信任又鞭策他在研发领域不断攀升,新的征程正在等待他去跨越。